初秋的北京,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的击剑馆内,空气里弥漫着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与胶底鞋摩擦地板的吱嘎声,一道道白色的身影在剑道上往复穿梭,步伐迅疾,手中的花剑划破空气,发出急促的呼啸,场边,中国女子花剑队主教练雷声静静地伫立,目光如炬,紧盯着队员们的每一个技术细节,他的神情专注而凝重,仿佛在审视一件亟待雕琢的艺术品,在刚刚结束的世锦赛上,中国女花未能站上领奖台,队伍正处于新老交替的阵痛期,这让他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。
“竞争是残酷的,尤其是对年轻队员而言。”训练间隙,雷声在接受采访时开门见山,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,“国际剑联的赛制密集,对手实力强劲,我们没有任何犯错的余地,年轻队员必须直面这种压力,并且要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快速成长起来,这是她们无法回避的课题。”
雷声口中的“残酷竞争”,是中国女子花剑队当前面临的真实写照,随着一批功勋老将逐渐淡出,队伍的重心不可避免地转向了以“00后”为主体的年轻一代,她们天赋不俗,充满朝气,但国际大赛经验匮乏,心理承受能力与顶尖选手相比尚有差距,在世界赛场上,她们需要面对的不仅是技术精湛、经验丰富的欧洲传统强手,还有近年来突飞猛进的亚洲近邻,每一场比赛,都如同在悬崖边行走,胜负往往在电光火石之间。

“年轻有年轻的好处,比如冲劲足,可塑性强。”雷声分析道,“但短板也同样明显,比赛中的稳定性、关键时刻处理球的合理性、连续作战的体能分配,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大量高水平比赛去积累和磨砺的,我们不可能指望她们一夜之间就变得成熟,成长需要过程,但这个过程必须加速。”他坦言,目前队内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氛围,“老队员传帮带,年轻队员你欧陆娱乐追我赶,这种内部良性竞争是应对外部残酷竞争的基础。”
为了加速年轻队员的成长,雷声和教练组制定了一套极具针对性的培养方案,首先便是“以赛代练”,增加年轻队员参加国际比赛的机会。“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。”雷声强调,“必须把她们推到国际舞台上去真刀真枪地比拼,去感受那种氛围,去体会失利带来的刺痛,才能真正有所收获,哪怕是输,也要输得明白,要知道差距在哪里。”过去一个赛季,多名年轻队员获得了参加世界杯分站赛和大奖赛的机会,虽然成绩有起伏,但每一次出征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。
是技术环节的精雕细琢和体能的强化储备,现代击剑对运动员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,不仅需要出色的手上技术和战术意识,更需要强大的体能作为支撑,雷声要求年轻队员在训练中必须百分之百投入,每一个弓步、每一次防守还击、每一个步伐移动都要力求完美。“细节决定成败,在高水平对抗中,一个微小的技术失误就可能葬送整场比赛,我们必须把基础打牢,把技术练到极致。”训练馆墙上“精益求精”的标语,正是这种要求的真实写照。
心理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,击剑是一项极富心理博弈的运动,尤其是在势均力敌的比赛中,心理素质往往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,雷声经常与年轻队员进行个别交流,帮助她们分析比赛录像,复盘关键时刻的心理状态。“我要让她们学会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,如何在逆境中寻找机会,如何把压力转化为动力,自信心不是凭空而来的,是通过一次次克服困难、战胜强敌建立起来的。”
谈及对年轻队员的具体期望,雷声提到了几名重点培养对象的名字,但他更强调团队的整体性。“我不希望给某个队员贴上‘接班人’或者‘核心’的标签,我希望的是形成一个强大的团体,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,在团体赛中能够相互信任、相互支撑,中国女花的复兴,靠的是一批人的崛起,而不是某一个人的闪光。”这种团队至上的理念,也体现在日常的训练和生活中,队伍着力营造一种团结、拼搏、包容的文化氛围。

展望即将到来的新赛季以及更远期的巴黎奥运会,雷声清楚地认识到前路的挑战。“时间紧,任务重,留给年轻队员成长的时间窗口并不宽敞,世界击剑格局变化很快,我们必须跟上步伐,甚至要更快一些。”他表示,接下来的训练和比赛安排将更加紧凑和具有挑战性,“我们会继续给年轻队员创造机会,同时也要求她们拿出更强的紧迫感和求知欲,成长的道路没有捷径,唯有刻苦训练、认真总结、敢于拼搏。”
采访结束时,击剑馆内的训练依旧热火朝天,一位年轻的队员在剑道上与队友进行实战对抗,几次精彩的进攻得分赢得了场边轻微的喝彩,雷声的目光再次投向剑道,眼神中流露出期许与坚定,他知道,这些年轻的面孔承载着中国女子花剑的未来,眼前的竞争固然残酷,但唯有经历这番淬炼,璞玉方能成器,中国女花的年轻一代,正站在前辈的肩膀上,迎着风浪,努力生长,期待在不远的将来,能用手中的剑,再次在国际赛场上划出属于中国的耀眼轨迹,这条成长之路注定布满荆棘,但也正因如此,未来的绽放才更值得期待。
评论